//www.ganjiayu.com 三维科学, 无限可能! Thu, 14 Nov 2024 02:31:2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3.9.40 席卷3D界的云,基于云的拓扑优化软件Generate来袭! //www.ganjiayu.com/?p=7955 //www.ganjiayu.com/?p=7955#comments Tue, 13 Dec 2016 04:44:33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955 基于云的CAD的建模软件,3D科学谷的谷友对此已经不陌生了,即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建模的软件。这其中就包括针对工业级应用的Onshape软件以及中小学教育建模的TinkerCADGeekCAD极客三维

而如今可以说随着云时代的全面来临,让建模领域的云画风不断增强,从CAD建模渗透到了拓扑优化建模领域。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Jesse Blankenship越来越不满意可用的软件选项,于是他创立了Frustum公司,并推出了基于云的拓扑优化软件Generate。那么基于云的Generate有何特别之处?本期,3D科学谷与谷友一起来近距离了解。

generate_2

图片来源:Frustum generate

Generate的市场定位是为设计者的传统设计提供并行的多种拓扑优化过程以提升性能且易于3D打印。换句话说你可能不需要十分精通设计,甚至完全不明白拓扑优化是怎么回事,你只需要往Generate的平台上上传一个现成的设计,其余的事情交给Generate平台了,经过系统的计算,你可以很轻松的拿到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最终优化设计。这样一款神器,Generate已经引起了工业界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西门子,3D科学谷了解到Generate已经获得了西门子的风险投资资金。

generate

然而,创建这些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工程师已经被培训为传统的制造方法制造零件,无论我们如何提倡为增材制造而设计,这期间都存在一个很难打破旧习惯和思维模式限制。更重要的是,许多仅仅是形状优化的设计想要通过3D打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还需要了解3D打印的限制。

用户上传自己的STEP文件到Generate平台上后,他们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模拟仿真过程。Generate公司认为在过去,一个设计师可能要等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夜的时间来获得一个优化的结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优化过程,进入新的等待周期。Generate让设计者可以评估多达10个或者20个,甚至更多的优化过程,因为所有的处理发生在云中。这将设计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几天或一个星期。

generate4

Generate使用的是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的云平台,所有的数据都是加密的。手上有大量的计算资源,也意味着Generate平台可以执行“大规模定制化的质量优化”设计师可以通过Generate企业API,简单地设置一个Generate工作流程。Jesse Blankenship认为这将真正使设计师们做他们原来不能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Generate平台是为制造业的设计所服务的,平台所产生的无缝设计特点使的产品轻松获得最佳的刚性,并且在不同载荷下分配材料。光滑和混合的表面,减少重量,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从而使设计优化完成后就适应增材制造,而不需要手动重新设计。

Generate平台提供三个版本:免费、专业级、企业级。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generate网站注册后在线使用该程序,与所有的SaaS模式软件平台一样,用户也可以按月付费。了解更多信息,访问frustum.com。

转载请链接至:www.51shape.com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955 0
3D打印,GE放弃SLM而收购Concept Laser,谁赢了? //www.ganjiayu.com/?p=7566 //www.ganjiayu.com/?p=7566#comments Fri, 28 Oct 2016 03:27:36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566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7日上午1点45分,世界最大的数字工业集团通用电气公司(GE)与德国Concept Laser公司达成一致,宣布以5.9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国Concept Laser公司75%的股份,该协议还允许通用电气在几年内完全控股Concept Laser公司。

而就在2016年9月6日,GE发布官方新闻14亿美金收购瑞典Arcam公司与德国SLM Solutions公司,其中对Arcam的收购相对股价溢价高达53%,对SLM Solutions的收购是针对于31 .5%的SLM Solutions大股东以每股38欧元现金的交易。

GE为什么从9月份高调携手SLM Solutions而突然转向Concept Laser?在这场收购硝烟中,谁赢了?作为“婚礼”上逃跑的“新娘”,SLM Solutions作何感受?

concept_laser_formnext_2015_1

具体来说是因为SLM Solutions这边出现了一些情况,在GE宣布对SLM Solutions的收购之后,对冲基金埃利奥特(Elliott Management)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Paul Singer将他在SLM Solutions的份额增加到了20%,获得了对SLMSolutions实质性的大股东地位,该对冲基金认为GE低估了SLM Solutions的估值。

paul
图片:Paul Singer

GE计划收购 SLM Solutions至少75%的股份,而埃利奥特对冲基金的20%成了一个极大的阻扰因素。为此,GE没有接受埃利奥特对冲基金更高的要价,转而投向了Concept laser,并终止SLM Solutions收购谈判。

 ge_slm
图片:GE放弃对SLM Solutions的收购

不过,埃利奥特对冲基金同样也持有Arcam 10.14%的股份,而与SLM Solutions的选择性激光粉末融化技术在市场上有众多的类似技术不同的是,Arcam的电子束粉末融化技术在市场上独此一家。

GE希望收购Arcam至少90%的股份,埃利奥特对冲基金所持有的10.14%股份无疑再一次成为拦路虎,但是Arcam技术的独特之处使得GE没有其他的选择,GE最终提高了对Arcam的收购价格。

埃利奥特对冲基金在欧洲素有通过拦截收购以提高收购价格的口碑,从Arcam身上也的确获得了抬高价格的目的。只是这件事情尘埃落定的时候,作为“逃跑新娘”的SLM Solutions,我们不知道SLM Solutions的其他股东做何感受?

而与GE携手的Concept Laser是出于何种初衷,我们亦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生命周期与Concept Laser自身情况分析其背后意图。

也有业界的人士质疑Concept Laser依靠霍夫曼家族企业并不缺现金流,而且自身的研发实力在国际上属于强势,为什么还要接受GE的收购?在3D科学谷看来,GE能给到Concept Laser的不仅仅是更强劲的研发层面的支持,最重要的是GE本身就是应用端,而且GE在应用领域的研究处于非常前沿的领域,以前沿应用来驱动设备研发,这一点将提速Concept Laser技术上的突飞猛进,而目前3D打印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谁能跑得更快,无疑抢占市场竞争优势是最重要的因素。

就目前Concept Laser保留的25%的股份来说,我们试想一下背靠GE的支持,如果可以加速Concept Laser的成长速度,将其Concept Laser孤身需要十年走过的路,缩短为3年,那么相比与Concept Laser出让的这75%的股份来说是不算什么的,,这跟没有出让几乎是划等号的,更何况这75%还换来了5亿美金的实在收入。

一个公司的股值与公司净现金流有关,与行业发展前景有关,更与公司在行业所处的竞争地位息息相关。如果能够获得更高的行业竞争地位,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估值的提升会像滚雪球一样的增长。所以在3D科学谷看来Concept Laser在这件事情上是有自己的门槛精和大愿景的。

GE下决心要打造在3D打印设备领域的半壁江山,此外,GE 并不满足欧洲的研发实力,还打算将硅谷的顶级人才“偷”出来,以支持3D打印事业的发展。

除了金属3D打印之外,GE还与宝马8000万美金投资了塑料打印行业的Carbon。另外,GE还与Local Motors合作开发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这与国内投资人还在观望3D打印行业的姿态颇为态度不同,GE明摆了是要抢占从金属到塑料的所有风口了。

关于GE收购案例的前期分析,请点击延伸阅读

亲爱的谷友,你是否赞同3D科学谷的看法?欢迎在文后留言。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566 0
基于云的3D打印教育平台Polar 3D获200万美元投资 //www.ganjiayu.com/?p=7393 //www.ganjiayu.com/?p=7393#comments Sat, 08 Oct 2016 07:35:55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393 Polar 3D的创始人Gregory LaLonde与2014年4月创立了这个基于云的3D打印教育平台,历经2年多的发展,这个平台目前已经突破了10万次3D 打印任务,并刚刚获得了200万美元的融资,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推动云平台的发展。另外,Polar 3D还打算到2017年完成650万美元的A轮融资。

polar-3d-1

值得一提的是Polar 3D团队加入了两名重量级的成员:首席技术官Dan Newman和教育总监David Thornburg。,Thornburg曾在任教于斯坦福大学,他发明了掌上电脑(PDA)上的触摸屏技术,自从Polar 3D收购了3D Systems公司的STEAMtrax在线课程之后David Thornburg就跟Polar 3D保持合作。而Dan Newman是3D打印行业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数学博士,之前在Sun公司和Oracle公司担任研发职务,而在3D打印界Makerbot、Dremel 等使用的软件是出自他之手。此外,他还帮助过苹果设计了云解决方案以扩大iCloud的行业营销力。Dan Newman将对Polar 3D的云计算和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升级产生重要作用。

polar-3d-3

的确,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Polar 3D是个打印云平台,并且定位于教育领域。Polar 3D的特别之处是除了打印,主要由几大板块构成,包括Polar云协作平台,Polar桌面型3D打印机,STEAMTrax在线教程,丝材和备品备件,同时Polar 3D也是一个在线的社交平台,鼓励学生在线协作和共享3D打印设计项目。

polar-3d-2

STEAMtrax是一个创新的课程,整合了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核心学术知识,使得学生在科学、数学、语言艺术、社会研究、艺术领域获得综合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协作、沟通等不同的方式来清晰化思维,并培养批判的基本技能,发展核心学术知识。每节课都嵌入了3D设计、打印和扫描技术。

steamtrax

在Polar 3D的云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发展他们的自我展示、社交、协作能力,并通过参与云平台上的项目呼叫来拓展自己的技能。而在市场营销方面,Polar 3D还通过云平台定期的举行竞赛,并评选出Polar 3D大使,这些互动性的活动贴合了教育市场活跃度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快了Polar 3D的市场渗透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393 0
Fackbook收购3D打印模块化消费电子创业公司Nascent //www.ganjiayu.com/?p=7276 //www.ganjiayu.com/?p=7276#comments Wed, 21 Sep 2016 06:10:11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276 2016年的下半年可以说是3D打印界发生频繁收购事件的集中期,最近,GE和宝马又加入了谷歌的全球3D打印投资基金中,可以预计后期将继续发生一系列的财富500强企业对3D打印行业投资与收购事件。

面对谷歌的正面进军,Facebook脸谱网据说最近也开始热身了,且先从小目标下手…

什么样的小目标,请点击视频链接

Nascent Objects是位于旧金山湾区的一家创业公司,借助3D打印的灵活性,Nascent Objects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模块化的电路。

nascent-objects_1

在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以极快的速度更新换代的时代,我们共同在体验新产品带来的新鲜感的同时也产生了每年高达2000万吨的电子垃圾。即便不为了追赶潮流,我们也制造了大量的电子垃圾:一个破碎的屏幕并不意味着电子产品是过时的,但我们将电路与电子产品同时抛弃,同样的原则可以应用到许多消费产品。

显然Facebook脸谱网看到了需要改变这一电子垃圾制造趋势。这家社会化社交媒体巨头刚刚透露,他们已经收购了Nascent Objects。

这一消息可能令许多消费类高科技专家感到惊讶,其实,Facebook的老对头谷歌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关于模块化电路的项目,核心理念也是3D打印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组合起来用于多种用途的电路。3D科学谷认为Nascent Objects虽然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企业,但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却可以通过收购它快速进入他们所要的市场。

另一方面Nascent Objects的确足够特别,在3D打印平台的帮助下,Nascent Objects正在重新定义我们所用的小型电路的产品生命周期。通过重新将这些标准的电子产品的电路模块化,通过Nascent Objects视频中所展示的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让普通人也很方便的组合其所需要的家用电器的电路。

nascent-objects_2

Nascent Objects的市场领域并不狭窄:根据对我们生活中的600个电子消费产品的研究表明,这些电子产品的电路可以通过15个基本模块来组合而成,至少超过80%的电路是可以标准化的。

Nascent Objects还曾与3D打印公司EnvisionTEC合作发起了一项Indiegogo活动,为他们的第一套三个模块化电子电路系统募集了超过6万美元。

nascent-objects_4

Facebook收购Nascent Objects无疑会使他们的发展方向发生稍微的调整,包括将Nascent Objects到Facebook的硬件研发平台中。Facebook希望通过Nascent Objects的模块化理念可以仅仅花费几个周的时间就能开发出新的硬件,而不是过去的几个月。或许今后开发硬件的速度就像软件一样快速。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276 0
波澜再起,GE与 BMW等战略投资Carbon 8100万美金 //www.ganjiayu.com/?p=7240 //www.ganjiayu.com/?p=7240#comments Fri, 16 Sep 2016 02:32:59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240 2016年9月15日,Carbon宣布获得来自战略投资合作伙伴GE、宝马、尼康和JSR的C轮投资8100万美金。这笔资金将用来将M1 3D打印机推向国际市场并走向深度的生产化应用。

carbon_capital-map
图片来源:3D科学谷

Carbon共募集资金高达2.22亿美金,而在此之前Carbon曾在2015年以吸引了来自谷歌和Autodesk的1亿1000万美元的投资金额而刷屏3D打印圈,这一融资占据了当年3D打印初创公司所吸引的风投资本超过40%的份额。

carbon_2

下游的投票

Carbon的此次融资不仅仅代表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介于投资方全部来自用户端和材料端,可以说此次融资代表着Carbon获得了下游用户端的首肯,因此颇具行业震撼力。

carbon_m1

这也是GE继14亿美金投资Arcam和SLM Solutions的又一次投向3D打印行业的动作,再加上汽车巨擎宝马的战略参与,3D Systems与 Stratasys将如何应对Carbon在汽车版图上的新增优势背景?可以说资本市场上,3D打印行业最近被下游的用户端搅得颇为不平静。而Carbon的官方网站上更是提到新的来自用户端的投资者名单将在2017年批露,介于Carbon的用户名单,3D科学谷行业分析师猜想2017年的投资者莫非还将有福特和德尔福

之前的投资机构皆为美国公司,随着德国宝马和日本尼康以及JSR的加入,Carbon所提到的加快国际市场扩张步伐具有了现实的基础。在位于慕尼黑的研究和创新中心,宝马已经开始使用CLIP技术3D打印个性化的产品,包括宝马的“DriveNow”项目中,宝马邀请德国客户为DriveNow舰队的MINI投票,获胜的名字通过CLIP的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安装到车辆的外部。

日本尼康公司在三维测量和X射线CT扫描方面占据市场优势地位,而日本JSR是微电子制造领域的精细化学品制造商,这些优势都将帮助Carbon直接渗透到日本的工业制造和精密制造领域。

carbon_material

走向生产领域,Carbon目前向市场上提供5种满足工程应用标准的树脂材料,当然除了性能优势,Carbon的材料能否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还需要后续观察。之前,3D科学谷曾分析当前Carbon的材料比其他几乎每一个类的替代材料都更昂贵。Carbon的氰酸酯树脂价格是Cosine Additive的碳纤维加强聚碳酸酯的四倍,两种材料有着相似的机械性能。当然,除了机械性能,Carbon的确有其他优势,包括光滑的表面质量等等。

另外,新资金的引入是否将帮助Carbon突破面临的技术上的一些瓶颈,包括当前Carbon的M1的构建室又瘦又高,由于树脂固化的速度太快了,如何让那些未固化的树脂快速流动出是个技术难题。而Carbon要进入到生产领域,更大的构建室将会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对于Carbon的后续市场发展和2017年投资者名单,3D科学谷将保持持续关注与分析。

版权所有3D Science Valley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240 0
世界首辆3D打印超级轿跑Blade来了!还要在中国开设公司 //www.ganjiayu.com/?p=7179 //www.ganjiayu.com/?p=7179#comments Thu, 08 Sep 2016 07:30:46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179 在短短2.2秒内从0加速至60英里每小时,加速度比迈凯轮P1更大迈凯轮P1的这个数字是2.8秒。重量只有1400磅,并且安装着一个4缸700马力的双燃料内燃机,可使用汽油或压缩天然气为燃料…

功率重量比是布加迪威龙的2倍,排放只有一辆电动车的1/3,而工厂资本消耗只有其它汽车制造方式的1/50,3D打印组装而成的汽车底盘只需要花费30分钟组装,重量减轻了90%,强度却更高了…

没错,这就是锋利如刀片的Blade,名字本身就富含不容忽视的个性。

技术与经验结合加速发展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Divergent Microfactories与2015年中一经推出3D打印的Blade超级轿跑,立即引起市场上的惊叹,并与2016年获得了北美技术创新奖(2016 North Americ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ward)

balde2

如今,Blade在走向商业化的路途上找到了一位最佳的CP:法国亚创。双方还准备将业务开拓到美国、欧洲、中国来…

都说最好的投资人是不仅出资金,还会在经营商助力,3D科学谷认为这一点亚创是当之无愧的好伙伴兼投资人了。亚创是一家在汽车、航空、能源、通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尖端创新的高科技服务的公司。其五大战略业务包括创新产品开发、智能电子系统、制造工程、机械工程、质量管理。

其中,亚创机械工程解决方案涵盖不同系统的分析、构思、生产和维护。该解决方案需要对基础概念,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材料和能源科学方面具有全面的知识。国内主要客户包括长春一汽、吉利。可以见得,亚创基于自身对机械工程、制造工程、智能电子领域的了解,看到了Divergent的Blade超级轿跑所蕴含的技术实力以及市场前景,从而投资Divergent并开设合资公司。

Blade主体部件是铝合金和碳纤维,车身是通过3D打印铝制的“节点”结构,然后通过现成的碳纤维管材将其连在一起。不像其它汽车制造技术那样需要非常熟练、训练有素的工人,组装Blade连学生这样的非制造业人士就可以完成。这为Blade的商业模式打开了神奇的想象空间:Blade可以将自己的技术授权每个微型工厂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来获得迅速的发展。

balde-1

加入Blade阵营的创新者和创业者组成的小团队可以开设自己的微型工厂并根据客户局部修改的独特设计来制造汽车。最重要的,Blade的存在将使它的主人感到非常骄傲,因为Blade大幅减少与传统汽车制造相关的材料、能源、污染和成本。排放比电动车小,又降低了巨额的制造成本。

supercar

随着Divergent与亚信合作的展开,微型工厂的分布式制造方式会不会逐渐发展成汽车制造的常态?他们将对现在的汽车品牌格局以及经销商渠道商业模式产生怎样的冲击?他们何时将进入中国?3D科学谷将与谷友一起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3D科学谷
网络转载必须注明来源3D科学谷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179 0
GE的14亿美金天价收购的背后、影响及3D行业机遇 //www.ganjiayu.com/?p=7166 //www.ganjiayu.com/?p=7166#comments Wed, 07 Sep 2016 04:27:57 +0000 http://www.51shape.com/?p=7166 2016年9月6日,GE发布官方新闻14亿美金收购瑞典Arcam公司与德国SLM Solutions公司,其中对Arcam的收购相对股价溢价高达53%,对SLM Solutions的收购是针对于31 .5%的SLM Solutions大股东以每股38欧元现金的交易。

GE,一个谦卑又野心勃勃的企业,纽约证交所股票市值2782亿美元,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年销售收入1219亿美元,年毛利润321亿美元。的确,千亿美元的市值让整个3D打印行业站在GE面前都颇显局促不安,根据Wohlers报告,2015年3D打印的设备与材料销售金额为24亿美金,其中15亿美金为打印设备,7.7亿美金是增材制造材料的销售。

而14亿美元的高调天价收购意味着什么?我们拿一组数字做比较,看一下各国政府对增材制造的研发的投资金额:加拿大政府1900万加拿大币,英国政府1470万英镑,中国政府4500万美金,新加坡5年内投入4亿美金,德国投入2460万美金,美国3.9亿美元。

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对比,我们很容易感受到14亿美金,不可谓不凶猛,在强势资金横扫一切的气场之下,GE这样的举措对3D打印设备厂商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祝福还是恐吓?3D打印行业该如何看到这家事情?本期,3D科学谷行业分析师与谷友一起来分享,关于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的喧嚣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key points。

产业链整合

GE自2010年就进入了增材制造领域,并累计投资了15亿美金,目前有300多台工业级打印设备。与2012年,GE还收购了位于美国辛辛那提的Morris Technologies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以及Rapid Quality manufacturing以加深对3D打印技术的驾驭能力,该收购还使得GE有能力为LEAP引擎生产3D打印喷油嘴,并为一些军用发动机生产零件。

 

ge_1

图片:GE通过收购打印服务商加速对3D技术的驾驭能力

对于GE来说,由于本身投资了大量的3D打印设备用于生产,其对3D打印设备的收购可以说是下游用户企业进入上游设备供应商市场的一个产业链整合。GE进入增材制造领域背后的驱动力是其巨大的喷气发动机业务,而其动力涡轮机和医疗业务与SLM Solutions和Arcam的设备相关性很大。

就喷气发动机业务来说,到2015年2月,GE获得了8000多个引擎订单,每个需要19个3D打印的喷油嘴,GE为了满足加工需求,在Auburn, Alabama开设工厂,到2020年将生产10万个喷油嘴。

ge_2

图片:GE通过3D打印的喷油嘴,从原来20个零件变为1个零件

从产业链的整合角度上,GE通过收购Arcam和SLM Solutions将为其未来10年在打印设备的采购方面还需要购买大约1000台金属3D打印机,这一收购为GE节约30亿到50亿美金的费用

而这个消息对于其他金属3D打印设备厂商来说具有并非利好的一面,拿金属3D打印行业领导者EOS来说,根据IDTechEx的数据,当前GE的喷油嘴是钴铬钼合金,通过EOS的M-280设备制造出来,并通过HIP后处理工艺使得喷油嘴更加紧实。而在选择EOS之前,GE对 SLM Solutions, Concept Laser和Phenix(属于3D Systems)的设备都做过测试。GE买了大约44%的EOS设备,而SLM Solutions大约只占1%,下一步GE的新投资如果变为倾向于SLM Solutions的设备,考虑到GE未来新增的1000台的采购量,这或将对EOS的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ge_3

图片:GE的高压涡轮叶片与喷油嘴

就金属3D打印行业来说,IDTechEx预测选择性金属融化打印设备将保持2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达到9.11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而Arcam这样的EBM设备到2020年达到2.4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GE是自惠普进入3D打印领域以来的第二家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进入3D打印设备领域,与惠普进入到3D打印领域类似,GE对于产业链的整合对于其他3D打印设备厂商来说是否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 3D科学谷认为这是肯定的。

GE, 变为3D设备厂商一员

除了将设备用于自身产业链下游的生产需求,GE也将拥有3D打印设备的供应能力,也就是说GE成为3D打印设备厂商中的一员。或许用3D打印设备的一员来称呼GE已经过于低调,介于SLM Solutions与Arcam是世界范围内四家最大的金属3D打印设备厂商中的两家,GE要做金属3D打印领域领导者的势头强烈。

关于此次收购,GE还声称希望2020年3D打印业务将实现年10亿美金的销售收入。当然,3D科学谷认为与IDTechEx预测的2020年金属3D打印市场规模的总金额11.56亿美金相比,市场的蛋糕不可能被GE一家吃掉,GE这一10亿美元的打印设备销售目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ge_4

图片:GE在仿生力学方面的探索

3D科学谷认为以GE的风格并不做无准备的预测,或许GE看到了我们还没有看到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从GE的研发轨迹来看,GE不仅仅通过金属3D打印来制造喷油嘴,还制造高压涡轮叶片。同时,GE在轻量化和仿生力学结构方面做出了不断的探索,3D科学谷认为这些项目的成功都让GE看到了金属3D打印在重塑航空航天制造工艺方面的潜力和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GE在日本有家工厂通过松浦的混合增材制造设备来修复能源零件。即便是节约外采设备成本,GE没有对包括混合增材制造设备这些其他的3D打印技术首先采取收购行动,或许更加佐证了3D科学谷的判断:GE看到了基于粉末床铺粉3D打印技术不被外人所知的前景。

ge_5

图片:GE研发的仪器测头,更好性能、更长使用寿命、更低生产价格

另一方面,对于金属3D打印技术本身的发展,GE认为该技术正在走向成熟。GE增材制造负责人Greg Morris说GE将在2到3年内提高3D打印的速度,他们希望达到现在速度的100倍,甚至更高,比起两三年来说,这或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3D科学谷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金属3D打印应该存在技术上的跳跃,这好比手机从普通到智能手机的跳跃。或许,在GE看来,在技术未完全成熟之前下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出售付出的价格还是相对低的。如此说来,收购两家3D打印企业,不管是从产业链布局的战略角度上,还是从投资的角度上看,GE有可能两方面都赚到了。

ge_6

图片:星号处是目前3D行业所在技术成熟阶段

而如果完成这个跳跃,那么加之材料的配合以及价格的合理化,金属3D打印势必进入规模生产领域,如此说来,GE的14亿美金收购或许是精明而审慎的举动,并非天价。

对于其他的3D打印设备厂商来说,GE作为一个巨人与他们竞争,的确将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GE本身是用户,通过自身下游的应用发展需求,不断反哺设备的研发,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know-how方面,其收购的设备品牌都获取了其他企业难以获得的优势。

其他3D设备企业如何应对?GE突入其来的颠覆原来仅局限于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对于其他3D设备企业来说无疑是措手不及的,而新的竞争格局是否意味着GE只是拉开兼并收购大幕的一员?更多的行业兼并将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短期来看,GE的进入对其他3D设备企业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对3D打印设备的收购预期使得行业股票普涨,周一3D Systems (DDD)、Stratasys (SSYS)、 ExOne  (XONE)、Voxeljet (VJET)、 Materialise  (MTLS) 公司的股价上涨了3.8%到7.9%.

根据Wohlers Associates的统计,2015年市场上的工业级3D打印机约有62家。随着GE的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数量将变得更多,还是更少?3D科学谷与谷友共同拭目以待!

版权所有3D科学谷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7166 0
Formlabs新一轮融资3500万美金,欧特克跟投 //www.ganjiayu.com/?p=6859 //www.ganjiayu.com/?p=6859#comments Fri, 05 Aug 2016 03:30:01 +0000 http://www.51shape.com/?p=6859 桌面光固化3D打印机Formlabs 近日获得新一轮融资35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公司Foundery Group和著名软件公司Autodesk(欧特克)领投,其他投资人包括DFJ Growth、Pitango Venture Capital以及苹果公司在欧洲的前负责人Pascal Cagni。迄今为止,Fromlabs 公司的融资总金额达到5500万美元。

formlabs

 

Formlabs公司成立于2011年,技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拥有190名员工。Formlabs 致力于开发专业级的桌面树脂光固化3D打印机,例如,去年推出的桌面级SLA 3D打印机Form 2。不仅如此,Formlab还针对不同的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发材料和3D打印解决方案。例如,Formlabs 新推出了一款经过改进的、全新可浇铸树脂配方。这款新型可浇铸树脂将拥有比以前的配方更接近蜡质的外观,使珠宝行业的用户更佳易于检查3D打印部件的细节和发现任何缺陷。

Fromlabs联合创始人及CEO Max Lobovsky表示,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继续经营树脂光固化3D打印业务,并研发功能更加强大的制造工具,把更加强大、便利的数字化制造工具带给市场。此外,公司的人员扩展和全球化发展也是资金的主要用途。

除了进行新一轮融资之外,Formlabs还与投资方Autodesk 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两家公司将在软件集成和营销措施方面进行“战略协作”。3D科学谷认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Autodesk 公司在树脂光固化3D打印领域的又一布局。在与Formlabs 建立合作关系之前,Autodesk 已经投资了光固化3D打印公司Spark 和Carbon 3D。

autodesk_resion

3D科学谷认为,作为软件巨头Autodesk投资这些树脂光固化3D打印公司,看重的应该不是设备带来的利润,而是为了自己的软件版图。可见欧特克十分看好树脂类在用户端的未来市场占有率。

参考来源:yahoo finance

版权声明©3D科学谷

网络转载必须注明来源3D科学谷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6859 0
西门子收购英国3D打印服务公司Materials Solutions 85%股份 //www.ganjiayu.com/?p=6849 //www.ganjiayu.com/?p=6849#comments Thu, 04 Aug 2016 03:03:21 +0000 http://www.51shape.com/?p=6849 日前,西门子宣布收购英国3D打印工业公司Materials Solutions 85%股份,其余的15%的股份留在创始人Carl Brancher手上。Materials Solutions在选择性激光融化3D打印的应用领域富有经验。

Materials Solutions的核心竞争力是对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增材制造能力,另外其他行业包括摩托车运动,发电,流体工程领域的高性能零部件,高于50%的加工是为来自日本,北美以及其他欧洲的国家提供的。这家公司一开始是由英国Micro和Nano Technology (MNT)投资的。Materials Solutions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选择性激光熔融工艺在制造复杂零件方面的能力独具优势。特别是在疲劳载荷的应用程序,成本比传统的加工方式低。通过Materials Solutions严格控制关键过程的变量和广泛的工艺窗口,产生了可重复的生产过程,带来非常稳定的材料性能和零件的几何形状。这一点,3D科学谷在之前的《打造增材制造核心竞争力-Materials Solutions从原型走向性能部件之路》文章中有详细介绍。

siemens-materials-solutions-1

Materials Solutions在加工过程中积累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能够很好的理解SLM工艺和实现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现对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控制,Materials Solutions发展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诸如叶片这样的高温合金的加工能力,不仅是性能优越,而且其几何形状也是通过传统加工方式无法实现的。

Materials Solutions加工的高温合金包括镍基,铁-镍基,钴基合金,通常的工作温度超过540度,并且在高温下的强度,延性和抗蠕变性能,以及抗腐蚀能力强。增材制造可以实现优良的机械性能,是因为粉末状原材料细晶组织,在微观结构上各向异性需要控制和引导。高温合金的挑战领域和发展方向是“难焊接”材料,例如CM247LC.

从2015年8月开始,西门子就开始不断增持Materials Solutions的股份。西门子发电与天然气部门首席执行官Willi Meixner表示:“通过收购Materials Solutions,西门子能够确保在材料和增材制造开发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高温合金的增材制造应用领域。”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6849 0
吸引投资人的Carbon也会获得用户端的投票么? //www.ganjiayu.com/?p=6451 //www.ganjiayu.com/?p=6451#comments Thu, 23 Jun 2016 05:04:38 +0000 http://www.51shape.com/?p=6451 Carbon曾以吸引了来自谷歌和Autodesk的1亿1000万美元投资刷屏3D打印圈,而这一融资占据了当年3D打印初创公司所吸引的风投资本超过40%的份额。

carbon_1
carbon_2

究其吸引投资的原因来自于其技术剑指攻克树脂3D打印领域普遍存在的两个最大弱点:打印速度和打印结果的机械性能。

那么在投资市场上叫好的Carbon在用户端市场上也将叫座吗?本期,3D科学谷与谷友一起来看Carbon的布局。

是鱼,还是熊掌?

商业模式: Carbon的M1提供通过40,000美元/年的租赁模式,一方面降低了终端用户尝试Carbon技术的初期投资现金压力,一方面也使得终端用户在面临Carbon后期设备技术更新的时候,更轻松的切换到更新版本的设备。

应用端: Carbon通过与在线打印服务商例如Sculpteo合作测试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及与工程公司例如TTH合作探索如何满足汽车、医疗以及消费电子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开辟替代传统注塑工艺的应用空间。Carbon的有些材料提供高弹性,有些材料可以耐高温,并且具备一定的强度性能,这样就方便了设计师选择不同的材料以满足要求。Carbon的合作伙伴TTH认为这对工程领域的设计师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而之前这些设计师需要做出各种设计上的妥协。

3D科学谷Review

Carbon的努力足以在未来的十年内产生足够的现金利润以回报其1亿1000万美元的投资吗?毕竟,Carbon的技术并不是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并没有足够改变当前树脂打印市场的能力。

尺寸:Machine Design的Anthony Vicari认为Carbon的M1的构建室又瘦又高,这暗示着如果想构建更大尺寸的产品,由于树脂固化的速度太快了,如何让那些未固化的树脂快速流动出是个技术难题,这或许限制了构建室的尺寸。而更大的构建室将会使得Carbon进入到模具市场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材料价格:当前Carbon的材料比其他几乎每一个类的替代材料都更昂贵。在低端树脂领域,其成型树脂必须与FDM打印机所用的热塑性聚合塑料相竞争。在高端材料领域,Carbon的氰酸酯树脂价格是Cosine Additive的碳纤维加强聚碳酸酯的四倍,两种材料有着相似的机械性能。当然,除了机械性能,Carbon的确有其他优势,包括光滑的表面质量等等。

定位需一致:Carbon的总体战略让3D科学谷联想到2D打印机市场打印机和墨盒的价格策略。然而,在3D打印领域,开源材料却越来越成为主流。用户为了实现最终零件的生产化就越来越需要控制他们使用的材料配方。不少的3D打印企业如惠普为了进入生产级别的应用都将其材料平台开源化。

Carbon的打印机材料战略将进一步减缓其销售增长速度,并且限制了其进入到生产领域的应用。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3D科学谷认为既然采取融资租赁的销售方式,并且在材料领域开发工程级塑料应用,这些都说明Carbon将其市场领域定位于生产领域,然而,材料的昂贵价格必将是把双刃剑,用户端会不会买账?还要看Carbon的市场战略是否能与其市场定位保持一致。

版权声明©3D科学谷

网络转载必须注明来源3D科学谷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64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