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anjiayu.com 三维科学, 无限可能! Thu, 14 Nov 2024 02:31:2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3.9.40 2021年全国及各省市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 //www.ganjiayu.com/?p=26178 //www.ganjiayu.com/?p=26178#comments Fri, 11 Mar 2022 08:42:37 +0000 //www.ganjiayu.com/?p=26178 2012年以来,我国多部门相继推出3D打印产业政策。2015年,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分别从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对3D打印产业进行政策推动与规范。最新行业规划目标表示,到2022年,我国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同时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我国3D打印产业核心区域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等地区,江苏、广东、山东等领先省市不断推出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推动全国3D打印产业快速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铂力特(688333)、先临三维(600588)、极光科技(871953)、有研粉材(688456)、杰普特(688025)等

本文核心数据:3D打印行业政策、政策目标、31省市3D打印政策等

Valley_Markets highlight 2021中国增材制造市场2021年亮点
© 3D科学谷白皮书

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

根据3D科学谷,2021年,中国的3D打印市场呈现出三大典型发展趋势:产业化、新商业模式涌现、金属3D打印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3D打印市场还出现了一个主流的长期发展重点:教育与人才建设。

block 1、中国3D打印行业政策历程图

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关于3D打印的政策相继推出。2015年3月,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3D打印产业迎来首份国家级专项发展推进政策。自此,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分别从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等方面对3D打印产业逐步进行政策推动与规范。

Police_1

block 2、中国国家层面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情况

——中国国家层面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3D打印行业的发展政策,其内容涉及3D打印产业化、发展目标、应用范围、技术创新、标准规范等多方面。2021年6月,3D打印行业标准已被纳入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

Police_2Police_4Police_3 Police_5

2)中国3D打印材料发展政策解读

专用材料作为3D打印行业基础原材料,其质量及技术水平等均会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布系列政策从3D打印材料的重点领域突破、质量与技术水平及材料行业标准等方面进行支持与规范。

早在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已将3D打印用相关材料纳入重点发展范畴,2015年增材制造专项发展计划中,首次提出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具体发展措施与目标。2020年与2021年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重点主要在3D打印材料的技术提升与标准建设方面,2021年2月发布的《“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就将7个3D打印材料相关的技术列为重点申报项目。

Police_6

3)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政策解读:行业标准要实现与国际对标

1986年,美国科学家Charles Hull 获得SLA(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发明专利,3D打印技术自此诞生。目前主流的四种3D打印技术分别为FDM(熔融沉积成型)、SLA、SLS(选择性激光烧结)与3DP(三维印刷工艺)。

我国自2012年起便发布相关政策提出要推广快速熔覆成形技术,2015年发布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中,提出加快提升增材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并分别列举了重点发展的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打印技术。2020年,国标委与工信部等发布行业标准行动计划,提出要完善3D打印工业和设备标准,并提出行业标准发展具体目标,到2022年,行业标准要实现与国际对标。

Police_7

4)中国国家层面3D打印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目前,我国涉及具体增材制造行业发展目标的专项政策较少。2017年发布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仅全国规模以上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105.2亿元,因此,据前瞻初步统计,2020年3D打印行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2020年,国标委及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主要在3D打印行业的发展标准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到2022年,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

3D打印产业属于智能制造的细分领域,在工信部2021年4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国内市场智能制造装备水平满足率超过7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制修订200项以上智能制5造国家、行业标准。

据南极熊3D打印网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3D打印厂商的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有29家,超过10亿元的仅深圳创想三维一家,因此,要达到2025年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目标,作为重要细分领域的3D打印产业,还需进一步加快提升技术水平,拓宽技术应用范围,实现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Police_8

block 3、中国各省市层面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情况

从市场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增材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以中西部部分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格局。在政策推动方面,较为领先的省市有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与上海等。

其中,浙江省3D打印产业专项政策较少,在最新发布的浙江省高端装备业、新材料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十四五”规划中,均有涉及对增材制造行业的支持与规划政策。

广东省作为3D打印产业大省,配套政策规划较为完善。2021年广东省在先进制造业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有对增材制造产业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江苏省主要结合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提出具体发展规划与措施,2020年6月发布的关于贯彻《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了到2022年增材制造相关标准建设的具体目标。

山东省3D打印产业实力较强,2021年3月发布了《2021年全省智能制造工作要点》,指出增强智能制造装备供给能力,重点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核心装备,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中国31省市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及发展目标

Police_9Police_10 Police_11 Police_12 Police_13 Police_14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知之既深,行之则远,3D科学谷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有关增材制造应用领域的深度分析,请关注3D科学谷白皮书系列。


白皮书下载 l 加入3D科学谷QQ群:106477771
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qq.com
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l 链接到3D科学谷网站原文。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26178 0
科技部增材制造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www.ganjiayu.com/?p=8435 //www.ganjiayu.com/?p=8435#comments Fri, 14 Oct 2016 10:00:28 +0000 http://www.51shape.com/?p=8435 2016年10月14日,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等14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其中“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突破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基础理论,取得原创性技术成果,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攻克增材制造的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工艺技术,研制相关重点工艺装备;突破激光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研发高可靠长寿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先进激光器,研制高端激光制造工艺装备;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围绕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部署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个方向已启动实施27个项目。2017年,拟在2个方向启动19-38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6.4亿元左右。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增材制造 

block 1.1面向增材制造的产品创新设计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工艺约束建模方法,结合结构功能与承载性能约束,发展复杂整体结构的高性能轻量化拓扑优化方法,实现结构构型、功能组件布局、多材料梯度布局的整体匹配优化设计;制定面向增材制造的整体结构、多材料梯度结构优化设计的标准规范、软件,形成可供工程化应用的增材制造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增材制造工艺约束模型和实现方法、典型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性能评估模型,可处理100万以上变量及2种以上不同类型设计变量的混合优化;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结构件数量减少50%以上、功能和效能提升15%以上;形成相关设计软件平台、设计标准和规范;实现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的应用验证。

block 1.2高效宽幅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的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的流体输送特性、微小液滴形成与喷射过程、打印头寿命影响因素,液滴喷射品质的评价方法;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流道结构设计、芯片封装过滤系统设计、MEMS制造工艺和CMOS工艺设计优化及集成方法;智能芯片设计及开发,芯片模块集成方法和校准方式;打印头微滴喷射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模块化设计,微滴喷射阵列打印头喷嘴密度大于600个/英寸;单位打印头模块≥100mm , 集成打印宽幅≥900mm,打印头最高工作频率≥20 kHz,打印喷嘴寿命大于2.5亿次;可喷液体粘度范围大于1-100 CP。

block 1.3智能化增材制造系统平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增材制造元器件、材料工艺数据库、在线检测反馈系统、系统决策控制融合,构建增材制造智能化平台技术。建立工艺参数库和知识库,开发支持高精度成形的数据处理算法和工艺数据库;建立在线检测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形成保证成形精度和制件质量的智能化工艺参数系统;研究装备系统的自诊断和自检测系统,形成智能在线预警和设备自保护系统;建立增材制造过程的工业标准体系,实现制造精度和质量的在线智能化控制。

考核指标:形成3D打印通用层面数据接口文件格式、3D打印装置通用加工指令代码规范和通用增材制造工艺数据库接口规范3项标准;工艺数据库和工艺参数系统匹配不少于10种金属、高分子(含覆膜砂)和陶瓷材料,以及5种以上的增材制造工艺或装备;在线检测和反馈系统实施后,增材制造制件的变形、孔隙和裂纹等缺陷工艺可控,制件质量稳定性提高1倍;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实施不少于100个案例。

block 1.4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应用需求,针对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的三维数模分析、成型策略优化、数模分层及路径规划软件;大跨度高精度载能束/数控工作台或机器手的联合运动控制技术与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电弧/电子束熔丝成形构件质量控制及性能预测评估方法;成形过程实时监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相关标准规范。

考核指标:装备最大成形尺寸≥3500mm,成形效率≥500cm3/h,变形控制在0.4mm/100mm以内,构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不低于同成分铸件或者锻件,装备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240小时;形成工艺和装备的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应用验证。

有关说明:电弧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可以分别申报。

block 1.5复杂精密金属构件电子束粉末床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应用需求,研究高精度电子束扫描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粉床电子束增材制造装备系统集成与效能提升技术,包括定量送铺粉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快速冷却与气氛控制系统集成技术,成形过程实时可视监控与在线质量诊断技术等;复杂精密构件粉床电子束成形工艺与软件;复杂精密金属构件电子束粉末床增材制造装备。

考核指标:增材制造装备及其工艺控制软件能够支持钛合金、难熔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多种金属材料的精确成形;成形区域尺寸≥Ф350mm×380mm,成形精度≤±0.2mm,成形效率≥80cm3/h(以成形标准钛合金试样块为参考);装备与工艺实现应用验证。

block 1.6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相应的工艺装备,建立相应工艺装备的适应材料、设备可靠性、环保安全等标准规范;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1)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成形尺寸大于200mm×200mm×200mm,成形相对精度高于±2%,对于高致密度陶瓷,后处理后成形件致密度高于99%,对于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其室温断裂韧性不低于常规工艺;(2)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备尺寸不大于400mm´400mm´600mm,可以实现尺寸≥2m的复杂结构件增材制造,形成相关工艺规范,性能满足应用要求。

有关说明: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可以分别申报。

block 1.7增材制造修复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不同工业领域失效零件增材修复工艺与装备设计原则;零件可修复性评价与修复判据;损伤部位前处理及在线3D测量方法、待修复部位几何模型快速重建、分层切片及扫描路径规划;面向工程化应用的增材修复与再制造专用合金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增材修复与再制造的控形控性工艺与装备技术;后处理与无损检测、性能表征及性能考核。
考核指标:变形量≤0.1mm/100mm;缺陷部位几何重建时间小于0.5h,可实现修复层厚和扫描路径调节;修复和再制造后综合力学性能不低于原件性能的90%;增材修复与再制造装备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建立增材修复与再制造标准及规范。
block 1.8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增材/锻造复合制造技术;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可任选材料同步送进增材制造技术或粉末床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相应的工艺装备;建立工艺数据库以及工艺、装备、制件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1)增材/锻造复合制造装备支持多种金属材料增材成形,实现成形组织等轴细晶化,晶粒度及其均匀性超过锻件水平;成形效率≥3kg/h(以Ti-6Al-4V合金沉积为参考),最大成形尺寸≥3500mm;变形控制在 0.3mm/100mm 以内;(2)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方向,对于材料同步送进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装备具有成形复杂曲面以及带有内腔、内孔、内流道零部件的能力,成形零件精度不低于0.5‰,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μm,最大成形尺寸≥1000mm,成形效率≥200cm3/h,连续工作时间≥240h;对于粉末床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装备最大成形尺寸≥250mm,成形效率≥15cm3/h,成形精度≤±0.01mm,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h;(3)建立相关的标准、规范。

有关说明:增材/锻造复合制造技术与装备、增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以分别申报。

block 1.9金属增材制造缺陷和变形的射线检测技术与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增材制造过程冶金缺陷与应力应变的在线射线(包括X射线、红外和自然光等)无损检测方法;元素含量的高精度在线检测;增材制造特殊冶金缺陷的形成机理、缺陷特征和无损检验特性;检测信息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

考核指标:研制出金属增材制造在线射线检测装备,实现钛合金、合金钢、铝合金、高温合金等4类金属结构件增材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主要成分探测值误差优于±3at.%,缺陷的检测识别精度≤0.05mm(以25mm厚的钛合金为参考),变形的检测精度≤0.1mm/100mm;形成相关射线的检测规范和标准。

block 1.10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针对飞机和航天器的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提出基于增材制造的系统级结构设计新思路,梳理出适合于增材制造的结构件的类型,进行基于增材制造工艺的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采用适当的增材制造技术完成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和后处理,形成成套的增材制造过程与制件性能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增材制造结构件以及采用增材制造件后系统的功能、性能、制造效率与成本的综合评价。

考核指标:结构件减重>30%,功能提升>15%,制造全周期缩短>20%,成本降低>20%;可覆盖的零件应用比例不低于铝合金和钛合金结构总重量的3%;建立整套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及评价体系;实现增材制造结构件的批量生产并装机应用;优先采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技术成果。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block 1.11个性化定制医疗器械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开展金属与非金属医疗器械(含医用非医疗器械)的个性化建模、设计与定制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并在临床需求量较大、个性化特征需求较高的方向开展临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增材制造个性化人工关节,个性化人工脊柱植入物,个性化义齿及种植体(包含相关口腔模型),个性化颅颌面缺损修复体,增材制造人体疾病精准治疗等;建立增材制造生物医疗临床应用的服务、设计、定制生产和综合评价的标准规范及质量监控体系。

考核指标:产品打印精度和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一般精度优于0.1mm);对于增材制造I类、II类和III类医疗器械(含医用非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应用病例达到200例以上;相关产品进入CFDA评价;优先采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技术成果。

有关说明:由临床应用单位牵头申报。

block 1.12 面向创新创业的3D打印技术平台及应用(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创新创业的需求,开发3D打印创意设计和建模软件,研发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汇聚3D打印创新设计、打印设备等资源,面向教育、培训、创新设计、文化创意等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在线3D设计软件支持1000人并发;平台活跃用户10万人以上;优先采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技术成果。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 激光制造

block 2.1 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机理及新方法(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面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型功能器件制造,建立超快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多尺度理论与观测体系,从电子层面理解光场调控下微纳加工的新现象和新效应;研究超快激光时域/空域分布对电子动态和材料性质调控的加工新原理、新方法及其前沿应用,设计和加工若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微纳功能器件。
考核指标:建立超快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多尺度模型;实现加工过程的多尺度观测,跨越10个以上时间数量级;加工面积达到平方厘米量级、含超过10万个微纳结构;解决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1-3个国家重大需求中核心构件的制造难题,发展1-3个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器件。

block 2.2 制造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激光制造/增材制造装备需求,开发传输组件、功率合束器等大功率光纤激光关键器件;开展光束质量控制、非线性抑制、光谱控制、多路光纤激光功率合成等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高功率泵浦、散热、输出功率稳定性及光致暗化等关键技术;发展工业化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组装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出长寿命3kW单模光纤激光器和高可靠性20kW~30kW的多模光纤激光器(输出光纤芯径≤200μm);实现>2kW单模光纤激光器与>20kW多模光纤激光器的小批量化制造;项目验收时实现激光制造用>2kW单模光纤激光器100台以上、以及>20kW多模光纤激光器10台以上的销售量;实现项目研制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激光制造装备上的应用示范。

block 2.3 制造用紫外激光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激光制造/增材制造装备需求,开发紫外激光元器件加工工艺,解决抗损伤紫外晶体等光学元件产品化难题;研究工业激光器数值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高功率紫外激光器的制造技术;研究激光器光场分布、偏振/相位特性等调控新方法,构建紫外激光器性能验证的加工工艺平台,研究紫外激光器工业化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研制出40W级以上100kHz~1MHz的355nm与10W级50kHz~150kHz的266nm纳秒脉冲激光器;建立半自动化紫外激光器批量装配生产线;项目验收时国产化工业紫外激光器实现200台以上销售,其中>20W的激光器销售不少于20台、>10W的激光器销售不少于30台;实现项目研制紫外激光器在激光制造装备上的应用示范。

block 2.4 硬脆材料的激光高效加工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硬脆材料的微结构成形机理及工艺方法,研究硬脆材料激光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及表面质量控制方法;攻克激光脉冲调制、光束稳定性控制、多轴运动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精度高速扫描振镜等激光制造用元器件,开发成套专用激光制造装备。

考核指标:瞄准航天航空、电子制造等领域的典型硬脆材料加工需求,研制动态三维扫描振镜(最大扫描速度不低于8m/s、瞬态特性不大于160μs);开发光机电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不少于2类激光精密自动化制造装备,表面粗糙度Ra≤0.0004mm,尺寸精度误差优于0.005mm,进行典型工程应用。

block 2.5 复杂微细结构的激光加工与测量技术及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微细激光光束聚焦机理及激光扫描方法;研究突破激光衍射极限的高深宽比纳米结构的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超细激光制造过程监测和加工质量控制方法;开发超细激光聚焦加工样机及质量检测设备。

考核指标:研制出微细激光聚焦加工样机,加工范围不小于100mm×10mm×100nm,实现深宽比>10:1三维纳米结构,以及特征尺度<10nm的二维纳米结构激光制造;开发出横向分辨率< 100nm,轴向分辨率< 1nm并且测量范围不小于100mm×10mm×100nm的超分辨三维光学测量装置。实现1-2件微纳器件制造应用。

block 2.6 激光高性能连接/超精密焊接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究两个方面内容:(1)研究纳米材料/结构的激光制造并用于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电子器件的连接技术;研究复杂微纳尺度操作与激光光束协同控制、同质/异质材料可控纳米连接技术与装备。(2)研究光电器件超精密激光焊接技术;突破位置精确搜索、亚微米精度运动控制、激光束精确整形传输、焊点微位移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光电器件的超精密激光焊接装备。

考核指标:(1)研发激光纳米连接装备,精度优于40nm;实现低温连接(<250℃)高温服役(>300℃)的微纳功能器件连接制造,寿命加速实验满足相关器件国际标准;实现纳米材料激光无损连接,且接头强度超过母材的90%;应用于2-3项新型微纳功能器件。(2)研制不少于3类超精密激光焊接装备,焊接精度优于1μm,支撑光电器件精密焊接的重大应用,如光通信激光器焊接、有机显示屏密封、卫星准直器焊接等。

有关说明:激光纳米连接装备、超精密激光焊接装备可以分别申报。

block 2.7大型构件的激光高效清洗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激光对材料涂层、污物及微小颗粒等作用的物理机制及激光清洗方法;研究激光时间-空间-功率、热变形等对制造性能影响的多元参数实时在线检测与矫正技术;开发针对大型构件高效激光清洗、复杂构件选区清洗成套装备技术。

考核指标:面向航天、高铁、海洋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研发多元参数矫正系统(光斑尺寸与平均功率输出精度误差优于1%);研发不少于2类激光清洗装备并实现典型工程应用验证:(1)大型构件涂层清洗效率大于40m2/h,清洗厚度精度优于10μm;(2)选区清洗定位精度优于0.1mm,金属构件清洗质量不低于Sa3级。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应为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5年12月31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expert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陈智立、区和坚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咨询电话如下:

010-68104472、68104423;
021-31601896、services@samafb.org。

来源:中国3D打印网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8435 0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016国家重点专项公示清单 //www.ganjiayu.com/?p=8445 //www.ganjiayu.com/?p=8445#comments Sat, 25 Jun 2016 09:32:30 +0000 http://www.51shape.com/?p=8445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公示了2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清单,共有443家单位牵头承担的737个项目进入公示阶段。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受到各方关注,据此次公布的清单数据,已经公示的737个项目总经费更是超过215亿。

project situation

本次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涉及航空航天、医疗、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共27项。与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不同,该专项的研发主力为企业,共获得2.3503亿元投入,其中获得千万以上投入的企业更是多达10个,而高校仅有4所获得千万以上投入。

其中两个激光制造企业项目更是值得关注。一个是来自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李斌申请的“高效智能激光强化装备研制及在铁路、航空领域关键部件上的示范应用”项目,总经费2010万元,实施周期五年。另一个是由武汉华日精密激光有限责任公司闵大勇申请的”工业级皮秒/飞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总经费更是高达5118万元,成为了”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经费的NO.1。

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6年度拟提交审核项目公示清单

project list_2016

来源:百家

]]>
//www.ganjiayu.com/?feed=rss2&p=84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