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效果最终要落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应用型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
2018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提出,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在第六届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期间,“设计一课:应用型课程建设展示周”以3+n的模式呈现,邀请知名教授、高校青年教师和企业专家,广视角、多学科、宽领域基于真实课堂,在黄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使用智慧教室和清华雨课堂科技教学技术,通过国育大课堂、中国移动和商务等直播平台,向教室中的黄淮学院学生和老师以及场外广大对应用型课程感兴趣的观众展示了课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直播期间,平均每日收看超过1000人次,并在论坛直播中进行了部分课程的展映,收到了热烈反响。
“设计一课”致力于打造成为扎根中国大地,打造集课程方法论专家、一线教学教师、企业专家等多开发主体的应用型课程开发平台。参考美国、德国应用型课程开发的经验,采用区块链技术、云课堂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和使用。
“点点行动”:形成示范课程的广泛效应
“点点行动”将“设计一课”作为基站,汇集中国应用型高校,关注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两大要素:学生和教师。把握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迫切需求,确定相应专业核心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形成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高校标准。
“点石成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拥有就业、实践和终身学习能力;
“点燃火种”,提高教师积极性,挖掘一批一线高校、企业教师,给教师们展示教学能力、课程设计思路的平台,鼓励教师投身于课程建设中来。
在此基础上,构建“联接一批学校,培育一批名师,开发一批课程,积累一批成果”的创新网络工作机制,将“点点之火”进行传递,最终形成“一课、一讲、一练”的课程产品,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形成燎原之势。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主 讲 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王国中
王国中教授基于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教学程序,阐释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创新能力=常量×(创造性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知识量2”的“创新能力公式”,鼓励同学们培养自身创新素养,与此同时,还与教师们交流了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课程评价方面的创新,从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国家教学成果奖”的魅力。
课程名称:3D打印的附加值创造特点及颠覆潜力
主 讲 人:3D科学谷 王晓燕
3D科学谷王晓燕详细介绍了3D打印技术及其在附加值创造上的意义和作用,并举例说明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机械、医疗等领域应用,并和学生们分享了几位和学生年龄相仿的领域内创业人才的经验,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养成跨界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从企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满怀对学生与课堂的深情与热爱,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企业名师的课程逻辑和创新。
课程名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主 讲 人:温州大学 卓高生
卓高生教授从家庭生活的微观视角出发,延伸到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深入讲解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同时基于温州大学在应用型课程方面的经验,提供了进行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新方略、新路径,学生们也和卓教授在思政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程名称:美丽乡村社会实践
主 讲 人:黄淮学院 赵辉
从乡村振兴工作出发,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本校创新创业孵化的拙匠书院,打破校企壁垒,结合本校本土经验,开发了美丽乡村社会实践课程,整合校内、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平台,基于扎实的理论学习,通过导师带队、团队协作的方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赵老师通过有情怀、有实例地分享,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课后,不少学生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到后续课程中。
课程名称:岗位工作标准训练——会议方案制定
主 讲 人:圆通科技有限公司 陈守强
陈守强副总裁以实训目标为课程设计导向,将实训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部分,以达到应用型课程的实训效果。三大目标贯穿于师生互动中,学生将学到的内容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流畅的课程内容设计促进学生日后在工作场景中快速适应新的身份和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样板课程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工作标准训练,要将这种思路和逻辑运用到更多的活动安排中。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主 讲 人:同济大学 林家阳
林家阳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出发,结合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创意和图形语言的演绎,展现丰富美妙的图形世界,强调创意的应用性。在交流与互动中,林教授提出在应用型课程建设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文化修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设计人才,在艺术创意人才培养上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思路。
课程名称:机器人与本土化技术
主 讲 人: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Atef Elsherbeni
由教育桥国际课堂引进的领域专家Atef教授以机器人的本土化技术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家庭应用情况、个人使用情况、医疗应用情况、工业应用情况以及军事应用情况等多种应用形式。Atef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的概况及趋势,并对机器人领域当前科学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由浅及深,将课堂内容升华到国际尖端领域,也对中美课程差异进行了探讨,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
课程名称: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主 讲 人:上海翔秀文化总裁 程凯
程凯博士同样由教育桥国际课堂推荐,他从技术构成、开发构成、行业应用、核心数据、等方面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文化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AR形象动画、即时游戏、三维展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示说明。程凯博士带领同学现场体验多种类型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引导同学们不断向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行业迈进。
在课程结束后,对活动参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以及授课教师颁发了相应证书,鼓励和促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广泛参与。
未来已经到来,它始于现在,尽管尚未流行,但这股星火之势,必然会引领我们,将课堂还原为最真实的魅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教师变成课堂的导演,通过实践创新推动应用型高校课程理论的变革,让高校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文章来源:教育部规建中心
资料下载,请加入3D科学谷3D产业链QQ群:529965687
更多信息或查找往期文章,请登陆www.51shape.com,在首页搜索关键词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2509957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