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由沿着细长晶体结构方向排列的碳原子组成,直径为5-10微米。这些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数千根碳纤维单丝捆束起来组成纤维束加以使用。在现代制造业中,碳纤维通常会与其他材料结合构成复合材料来使用。在与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基体相结合时,碳纤维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用于工程应用。最常见的应用是,将它们缠绕在心轴上成管状,将它们拉模以挤压成型,或者将它们编织成带状物和织物。上述碳纤维组合方式可以产生超高强度的自定义的几何形状,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事和其他行业。碳纤维组合后可增强机械性能以及耐热和耐化学腐蚀特性,使其成为高级制造的理想选择。碳纤维具有很强的刚性和抗拉伸强度,而相对密度却远低于钢和铝。碳纤维的强度重量比极高,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制造商一直在努力融入碳纤维材料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耐用性。最常见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短纤维填充材料3D打印和连续纤维3D打印。接下来,我们将结合Markforged 基于材料挤出工艺的连续碳纤维3D打印技术,从材料性能、主要优点以及如何合理优化连续碳纤维3D打印零件,几个方面进一步了解连续碳纤维3D打印。
连续碳纤维是采用热塑性涂层的长碳纤维束。然后,使用连续纤维增强 (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ment, CFR) 过程将这些纤维束铺设到热塑性 FFF 3D打印零件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加热的喷嘴挤出材料,将热塑性涂层热熔合到零件上。在3D打印零件的每一层中,纤维可以按照各种2D方向放置。用连续碳纤维增强的零件其强度会提高,可与采用传统复合材料铺陈的方式制造的零件相媲美。
而在短纤维填充线材中,短纤维之间不连续的特性会导致压力通过基体材料传递,从而机械强度的相应提升并不明显。在CFR零件中,拉伸和弯曲负荷会施加到长纤维束上,对基体聚合物的负荷将降到最低,从而带来大量机械性能的提升。零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增强,以针对不同的负荷条件进行优化。连续纤维增强技术不仅包括碳纤维,还包括连续玻璃纤维、Kevlar® 和高强度高温 Fiberglass 等材料。
在使用连续纤维增强工艺时,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动态控制零件中的纤维量:更改一层中的纤维量;以及指定要增强的层数。此控制使得工程师能够根据所需的强度精确地进行3D打印。
与短纤维填充线材所带来的递增式改进不同,连续纤维能够实现零件性能的跨越式改进。连续纤维的优点包括:
+能够媲美与铝合金相当的强度,连续碳纤维增强的3D打印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取代机加工的零件。
+增强的刚度、抗冲击性、耐热性和耐用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特定连续纤维增强材料(包括 Kevlar 和 Fiberglass)来实现。
+连续纤维补充填充线材。例如,Markforged 在Onyx基体材料中使用短碳纤维来提高3D打印零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使用连续碳纤维将强度和刚度提高了十倍。
与纤维填充线材不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通过连续纤维增强的额外工艺来实现。CFR工艺使得用户可以在其零件中灵活地实现连续纤维;这样,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要添加到零件中的碳纤维量。虽然可以随意地使用连续纤维填充3D打印零件,但只有在根据负载需求对纤维进行战略布置后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经过优化的零件可以使用较少的材料获得相同的预期效果,这样还可以缩短制造时间和减少制造成本。
在考虑使用连续纤维时,可控性是一项关键优势。该可控性可以通过两种关键方法来落实:
1. 确定是否在零件的每一层中放置连续纤维
2. 确定每个需要增强的打印层的增强策略
夹芯板
像传统的复合材料铺设部分一样,在顶部和底部添加连续纤维。在大多数弯曲负载条件下,零件表面的应力集中程度是最高的。夹芯板用于抵抗Z方向的力。
外壳
外壳与夹芯板相似,但在每一层的壁内使用连续纤维构成的闭环。为了进行外壳增强,将连续纤维放置在每层的外围,以抵抗沿 XY 平面的力。
条带
在零件关键区域采用添加了连续纤维“条带”的夹芯板。条带可在较高的夹芯板中使用,用于分散负荷,从而降低填充物屈曲的风险。
连续碳纤维是Markforged独有的超高强度材料,将其铺设到 Onyx 等复合基材上时,可以生产出强度与 6061-T6 铝合金相媲美的零件。它具有极高刚度和超高强度,可以采用 Markforged 3D 打印机自动铺设成各种几何形状。
Markforged 打造了可无缝协作硬件、软件和材料的增材制造平台The Digital Forge,旨在集成到制造用户现有的制造生态系统中,消除设计与功能性零件之间的障碍。
知之既深,行之则远。基于全球范围内精湛的制造业专家智囊网络,3D科学谷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有关增材制造领域的更多分析,请关注3D科学谷发布的白皮书系列。
白皮书下载 l 加入3D科学谷QQ群:106477771
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qq.com
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l 链接到3D科学谷网站原文